产品中心
技术交流
扫描二维码
为什么免疫细胞会“叛变”攻击自己?
来源:抗体与免疫工程
免疫系统是人体的“守护者”,但有时它会突然“叛变”,将枪口对准自己——这就是自身免疫疾病。从类风湿性关节炎到系统性红斑狼疮,这些疾病的背后,都是免疫细胞的“误伤”行为。为什么原本保护我们的免疫细胞会“翻脸不认人”?
免疫系统的“内战”
自身免疫疾病是一类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的疾病,目前已发现超过80种,影响全球约5%-10%的人口[1]。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:
类风湿性关节炎:免疫细胞攻击关节滑膜
系统性红斑狼疮:免疫细胞攻击全身多个器官
1型糖尿病:免疫细胞攻击胰岛β细胞
多发性硬化症:免疫细胞攻击神经髓鞘
有趣的是: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自身免疫疾病,比例约为2:1。科学家认为,这可能与激素水平、X染色体等因素有关。
免疫细胞为什么会“叛变”?
免疫细胞的“叛变”并非偶然,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:
1. 中央耐受失效:胸腺的“质检漏洞”
胸腺是T细胞的“训练营”,负责清除能识别自身抗原的T细胞
如果胸腺功能异常,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能逃逸到外周[3]
2. 外周耐受崩溃:调节性T细胞的“失职”
调节性T细胞(Treg)负责抑制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
当Treg数量减少或功能受损时,免疫系统可能失控
3. 分子模拟:敌人的“伪装术”
某些病原体的抗原与自身组织相似
免疫系统在清除病原体时,可能误伤自身组织
例如:链球菌感染可能引发风湿性心脏病[4]
4. 表位扩展:战争的“升级”
免疫系统最初只攻击特定抗原
随着炎症加剧,攻击范围可能扩大到其他自身抗原
自身免疫疾病的“幕后推手”
除了免疫系统本身的问题,还有一些外部因素可能诱发自身免疫疾病:
1. 遗传因素
HLA基因变异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相关
例如:HLA-DR4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高度相关[5]
2. 环境触发
感染: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打破免疫平衡
化学物质:某些药物或毒素可能诱发自身免疫反应
紫外线:可能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
3. 肠道菌群失调
肠道菌群影响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
菌群失调可能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活跃
如何应对免疫细胞的“叛变”?
面对自身免疫疾病,科学家们正在开发多种应对策略:
1. 免疫抑制剂:按下“暂停键”
如糖皮质激素、环孢素等
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
2. 生物制剂:精准打击“叛军”
如TNF-α抑制剂(修美乐)、IL-6受体抗体(托珠单抗)
靶向特定炎症因子,减少副作用
3. 细胞疗法:重建免疫平衡
输注调节性T细胞(Treg),恢复免疫耐受
用CAR-T细胞靶向清除自身反应性B细胞
4. 肠道菌群移植
通过移植健康菌群,调节免疫系统功能
已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潜力
未来展望
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更前沿的解决方案:
疫苗预防:开发针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疫苗
基因编辑:用CRISPR技术修复致病基因突变
人工智能:通过大数据预测疾病风险,实现早期干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