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展台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动态

上海逐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上海市闵行区紫星路588号2幢6层601A
021-5223 8066

技术交流

扫描二维码

类器官小课堂第一弹|从隐窝到3D肠管:肠道类器官建模全攻略

2025-04-18

肠道类器官是研究肠癌、炎症性肠病(IBD)及肠道发育的“黄金模型”,其构建核心在于精准调控干细胞微环境。本文将手把手拆解肠道类器官构建流程,并揭秘关键细胞因子的种类、浓度及功能,助你轻松掌握这一前沿技术!


肠道类器官:为何成为研究热点?

肠道类器官能高度模拟肠上皮的隐窝-绒毛结构,保留肠道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分化能力,广泛应用于:

✅疾病建模:如克罗恩病、肠癌的分子机制研究

✅药物筛选:评估药物吸收、代谢及毒性

✅宿主-微生物互作:研究肠道菌群与上皮相互作用

肠道类器官的“四大要素”

1. 细胞来源

成人肠道隐窝干细胞:从手术或活检样本中分离(需伦理审批)

诱导多能干细胞(iPSCs):通过定向分化生成肠上皮细胞

2. 核心培养基配方

基础培养基:Advanced DMEM/F12(含GlutaMAX、HEPES)

关键添加剂

添加图片注释,不超过 140 字(可选)


3. 基质胶选择

Matrigel:常用浓度50-70%,模拟基底膜微环境

替代方案:合成水凝胶(如PEG-based),避免批次差异


4. 培养条件

气体环境:37℃、5% CO₂,低氧条件(2-5% O₂)可提高干细胞活性

培养基更换:每2-3天更换一次,维持细胞因子浓度稳定



分步构建流程(以成人肠道隐窝为例)

样本处理:

取新鲜肠道组织,PBS清洗后剪碎。

使用含EDTA的冷缓冲液震荡(30分钟),释放隐窝单元。

隐窝分离:

通过70 μm滤网过滤,离心(300g,5分钟)收集隐窝。

基质胶包埋:

将隐窝与Matrigel混合(密度:200-500隐窝/50 μL胶),点胶于预热的培养板。

培养基覆盖:

添加含上述细胞因子的完全培养基(每孔500 μL)。

动态观察:

第3天:隐窝形成闭合球状结构。

第5-7天:出现典型“出芽”结构(类隐窝和绒毛)。



常见问题与优化技巧

类器官不生长?

检查Wnt3a活性:Wnt信号不足会导致干细胞分化。

优化基质胶比例:Matrigel浓度过高可能限制营养渗透。


结构异常?

调整Noggin浓度:BMP抑制不足易导致间质细胞过度生长。

缩短传代周期:建议每7-10天机械破碎传代一次。


如何提高存活率?

添加Y-27632:尤其在初始培养阶段减少凋亡。

避免频繁震动:培养箱内保持稳定,防止基质胶破裂。


应用场景举例

肠癌模型:

将CRISPR编辑的致癌基因(如APC突变)导入类器官,模拟肿瘤进展。

✅药物毒性测试:

添加化疗药物(如5-FU),通过活细胞成像评估肠上皮损伤。

✅肠道感染研究:

共培养沙门氏菌或诺如病毒,观察上皮屏障破坏机制。

添加图片注释,不超过 140 字(可选)

图1.小肠类器官模型构建流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