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展台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动态

上海逐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上海市闵行区紫星路588号2幢6层601A
021-5223 8066

技术交流

扫描二维码

In-vivo CAR-T 疗法全面爆发,细胞治疗距离“体内时代”还有多远?

2025-11-06

文章来源公众号:Earlybio            作者:Earlybio


传统CAR-T 疗法以精准靶向及高疗效已然完成商业化推进,但却始终被高成本、复杂工艺和可及性难题所困。

从2022 年开始,一个颠覆性的方向In-vivo CAR-T(体内 CAR-T)正在快速崛起(Novotech《In-Vivo CAR-T Therapies: Global R&D Landscape (2025)》行业报告):

直接在患者体内“编程”T 细胞,无需采集、培养、清淋、回输。这一创新,或将让细胞治疗真正走向普惠化,让CAR-T的形式更像一款“药品”。

图片

图.1 CAR-T 发展的关键事件

全球格局:2025年已超70项管线

Novotech 最新报告:

2024 年在研项目已超 70 项,预计2025 年将突破 100;

75% 处于临床前阶段,已有 5 项进入临床试验国内临床阶段更多,近期先博生物公告SNC116已入组首例患者

肿瘤仍是主战场(白血病、淋巴瘤、实体瘤);但自身免疫疾病(SLE、多发性硬化)管线也迅速增长。未来十年,体内 CAR-T 有望成长为25 亿美元级市场,并服务超过 200 万患者群体。

图片

图.2Novotech《In-Vivo CAR-T Therapies: Global R&D Landscape (2025)》

技术突破:从慢病毒到mRNA-LNP,体内制造成新焦点

体内CAR-T 的核心不在“T”,而在“载体”。

病毒载体:如慢病毒(Lentivirus)、AAV,精准靶向 CD3/CD8 等 T 细胞。

非病毒载体:mRNA–LNP 技术为代表,借助新冠疫苗积累的工艺实现快速体内转染。

混合系统(病毒+纳米颗粒)正成为行业热点兼顾高效与安全。

“在工厂里制造T细胞”,变为“在人体内制造T细胞”正在转化。

图片

图3.In-Vivo CAR-T 递送途径

临床先锋:多家Biotech抢滩布局,过去三年,In-vivo CAR-T 开发商融资额已超过 20 亿美元;

MNC出手并购:2025 年已有 49.5 亿美金的并购交易;

In-vivo CAR-T已成为细胞治疗新风口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图4.In-Vivo CAR-T国内外布局汇总及MNC并购事件

商业逻辑:低成本、快生产、可普及

传统ex vivo CAR-T 的问题:

生产周期长(数周)、成本高、需专属中心;

患者可及性低,仅约20% DLBCL 患者能用上。

体内CAR-T 的优势:

无需采集与培养,“一针生成 CAR-T”;

成本更低、流程更短;

毒性降低,无需清淋;

可在社区医院实施,真正实现普惠治疗。

图片

图5.In-Vivo CAR-Tex vivo CAR-T 对比

仍需攻克的关键挑战

靶向精度与生物分布:如何只递送”T细胞?

持续表达与安全控制:如何平衡疗效与毒性?

向临床转化:如何制定合规的全球监管路径?

免疫屏障:如何避免宿主抗体清除?

这些问题的解决,将决定体内 CAR-T 能否从“技术奇迹”走向“产业常规”。

体内CAR-T的崛起,不只是CAR-T的进化,而是整个细胞治疗产业模式的重构。

在病毒与mRNA技术融合的推动下,CAR疗法正在从“昂贵定制”走向“可规模化普及”。

下一个十年,真正的革命,或许就发生在这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