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展台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动态

上海逐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上海市闵行区紫星路588号2幢6层601A
021-5223 8066

技术交流

扫描二维码

点亮生命轨迹:探秘“神奇荧光笔”——荧光素钾盐

2025-11-13

你是否想象过,能够拥有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看穿生物体最细微的结构,甚至实时追踪细胞的生命活动?在科学与医学的奇妙世界里,这早已不是梦想。而实现这一梦想的关键“道具”之一,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——荧光素钾盐。它就像一支神奇的“生物荧光笔”,在科研和临床的广阔天地中,为医生和科学家们精准地标记、照亮那些肉眼无法窥见的生命奥秘。

 

一、初识“荧光使者”:什么是荧光素钾盐?

荧光素钾盐,本质上是一种合成染料。它的分子结构非常独特,当受到特定波长(通常是蓝光)的照射时,会吸收能量,瞬间“兴奋”起来,随即释放出另一个波长(黄绿色)的光,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荧光。把它想象成一个微小的“灯泡”,需要外界的光来“充电”,然后自己发出特定颜色的光。而它的钾盐形式,使其更易溶解于水,能更好地在生物体内“旅行”,发挥作用。那么,这支“荧光笔”究竟如何在体内和体外大显神通呢?

 

二、体内应用:成为人体的“导航员”

在活体内部,荧光素钾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“导航员”和“侦察兵”角色。

1. 眼科圣手:眼底血管造影

这是荧光素钾盐最经典、最广为人知的应用。当医生怀疑患者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、黄斑变性、视网膜血管阻塞等眼底疾病时,就会进行这项检查。

Ø 如何工作?:将一定量的荧光素钾盐快速注入患者手臂静脉。

Ø “追踪”之旅:它随血流周游全身,最终到达眼底的视网膜血管。此时,医生会用带有特殊蓝色光源和滤镜的眼底相机进行拍摄。

Ø “点亮”病灶:健康的血管致密完整,荧光素会规规矩矩地待在血管内,形成一条条清晰的“光路”。而一旦血管有渗漏、堵塞或异常增生(如糖尿病引起的病变),荧光素就会“越狱”到血管外,在照片上形成一团团异常的荧光区域。医生借此能精确判断病灶的位置、性质和严重程度,为治疗提供“路线图”。

 

2. 外科向导:肿瘤切除的“指路明灯”

在神经外科或某些癌症手术中,如何确保将恶性肿瘤彻底切除,同时又不损伤重要的健康组织,是一大难题。荧光素钾盐为此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。

某些类型的脑肿瘤(如高级别胶质瘤)的血脑屏障是不完整的。当静脉注射荧光素钾盐后,它会优先聚集在这些肿瘤组织中。在手术中使用特殊的手术显微镜(配备荧光滤镜),肿瘤区域就会发出黄绿色的荧光,与周围正常的脑组织形成鲜明对比。这就像是给肿瘤“上了高光”,帮助外科医生实现最大程度的精准切除,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预后。

 

三、体外应用:实验室里的“细胞侦探”

离开人体,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室里,荧光素钾盐同样是不可或缺的“明星试剂”。

1. 细胞“活力检测仪”

如何判断培养皿里的一群细胞是生是死?荧光素钾盐可以轻松搞定。这个实验叫做活细胞/死细胞双染色。

Ø 原理:荧光素钾盐本身是膜通透性的,可以轻松进入所有细胞。但它在细胞内会被一种酶(酯酶)转化成另一种物质——荧光素。这种荧光素是膜不通透的,无法轻易离开细胞。

Ø 判断生死:

活细胞:细胞膜完整,代谢活跃,能将荧光素钾盐“锁”在细胞内,在蓝光照射下发出明亮的黄绿色荧光。

死细胞:细胞膜破损,即使产生了荧光素,也会很快泄漏出去,因此荧光非常微弱甚至没有。

这样一来,研究人员在荧光显微镜下一看便知,发绿色光的都是活细胞,不发光或弱光的就是死细胞,可以快速评估药物毒性、培养条件等对细胞的影响。

 

2. 分子“信号放大器”

在生物学研究中,我们经常需要检测极其微量的物质,比如某种特定的蛋白质或DNA。这时,我们会用到一种叫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(ELISA) 的技术。

在这个过程中,荧光素钾盐可以作为底物。它与特定的酶(如碱性磷酸酶,AP)结合后,会被酶催化反应,产生强烈的荧光信号。待检测的目标物越多,结合的酶就越多,最终产生的荧光也就越强。通过测量荧光强度,就能像“信号放大器”一样,精确定量出最初那个微乎其微的目标分子。

 

 

产品介绍

逐典D-荧光素钾盐,纯度高(HPLC>=99%,溶解度可达40mg/ml以上,拥有较好的水溶性和脂溶性,相较于D-萤光素(游离酸)能更好应用于体外活细胞和体内活体生物发光成像等研究。

 

图片1.png 

 

 

订购信息

image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