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中心
技术交流
扫描二维码
喝咖啡致癌?赛默飞丙烯酰胺检测方案道真相
导读:周末某咖啡品牌致癌的消息铺天盖地,作为食品分析工作者,赛默飞带领读者们测一测丙烯酰胺(Acrylamide)的含量,再根据上述的致癌剂量就可以初步地判断了。
大好的周末,朋友圈被一篇咖啡致癌的文章刷屏了。如此危言耸听的新闻让作为食品分析从业者的编者十分谨慎。但食品安全问题,关系国计,关系民生,我们绝对有必要更加严谨一点。说的人万万不能危言耸听,哗众取宠;听的人亦不可断章取义,以偏概全。
网上很快出现了为大家分析来龙去脉文章的文章,理清是非曲直。
作为食品分析工作者,小编依然觉得深有必要用正确的打开方式再刷一次,以正视听。
事件起因:
有一个名为 Council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n Toxins (CERT)的研究并宣传对人体有毒物质的非营利组织,调查发现有90多家Coffee House未能尽到明确合理地告知消费者产品中具有致癌风险的物质的义务,于是对这些咖啡销售商进行了“公益诉讼”。
美国加州法院裁定所有咖啡销售商(Coffee Sellers)都必须在咖啡产品上标明一种可能有致癌风险的化合物——丙烯酰胺(Acrylamide)。
提问:什么是丙烯酰胺?
在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这样:
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话来说,就是
1. 丙烯酰胺并不是人为添加到食物中,而是在食物高温加热的时候自己产生的,尤其是油炸、焙烤、烧烤食物,比如,炸薯条。对于咖啡来说,为了使咖啡具有馥郁的香味,会对咖啡豆进行一定的烘焙,而在烘焙这一工艺流程中会有产生丙烯酰胺的可能。
2.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丙烯酰胺对动物致癌的证据比较明确,但对人致癌的证据不足,因此只能算是潜在致癌物。目前我国对丙烯酰胺没有明确的限量,2010年,《食品与化学毒物期刊》(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)上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,丙烯酰胺的致癌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.6μg-16μg每天。
接着提问:所以,咖啡或者其他食品里到底有没有丙烯酰胺?含量有多少?会不会因此致癌?
我们测一测丙烯酰胺的含量,再根据上述的致癌剂量就可以初步地判断了。
对于丙烯酰胺(Acrylamide)的检测分析,赛默飞早就备好仪器方案等你来取啦:
方案1: 国标方法
国标《GB 5009.204—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》中规定了两种方法:
第一法:LC-MS/MS法,第二法:GC-MS或GC-MS/MS法
在赛默飞,两种方法都有,都可以满足国标的要求。
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
0.01ppb 丙烯酰胺提取离子质谱图
单四极杆 气质联用 系统
除了我们自己应用报告,也有客户用赛默飞仪器发表的文章可以参考:
方案2 高分辨质量法
在国标方法之外,可以选用高分辨质谱来分析丙烯酰胺,同样也是客户用赛默飞仪器发表的文章。
方案3 IC-MS 法
赛默飞独家的离子色谱-质谱联用的方案,解决丙烯酰胺在常规液相色谱柱不易保留的问题。
总结
三套方案,都可以准确测定丙烯酰胺,都可以告诉你到底会不会有因丙烯酰胺含量过高而致癌的风险。
老生常谈一句,任何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错误的。剂量在哪里?找赛默飞!
更多资讯,请关注 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 微信